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?
仓山区建新镇洪塘江心有一个石岩小阜,在茫茫的江波之中,宛如一颗漂浮着的大“金印”,宋时有人在这个“大金印”上用185块白黎石建一座石塔。塔高7米,7层、 8角、实心。以后又相继在塔的周围环建底堂,组成一个小 巧玲珑的寺院建筑群,类似镇江的金山寺,因此亦称,或称“小金山”、金山塔寺等。明沈慧有《金山寺》诗:“洪塘渡口晓烟含,钦乃渔舟过二三。似此小金山一阜,风光未必逊江南。”福州的禅院大多在深山大崖,独“金山寺”在江渚小阜之上,水绕寺转,寺随江浮,风光秀丽,环境清幽。宋朱熹有题金山寺联曰:"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,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。古有“金山寺八景”驰名国内外。其八景分别是:洪塘古渡、石仓秋烟、妙高钟声、半洲渔火、云程石塔、目山风帆、环峰夜月和旗麓斜阳。民国时国府主席林森十分祟尚金山寺胜景,题匾曰:“是最胜处”,至今犹挂寺后面的“大悲楼”上。
历史上,金山寺曾几次被洪水冲毁;冲毁后又几次被重建或改建,但限于地理条件,皆没有扩大过。至今最后一次重建金山寺是1934年,仍以“石塔”为中心,前面是一座阁,称“观音阁”,供奉的却是“妈祖娘娘”林默娘的石像。塔后有一座楼,称“大悲楼”,才有观音大士的香位。左右各有一座“斗室”,左为“怡怡斋”,右名“借借室”。 皆仿旧时格局建成。“怡怡斋”是明嘉靖年间抗侯名将张经读书的地方。张经有联曰:“楼间几层摩日月,江湖千古集衣冠”。“借借室”为明隆庆初年莆田学者林兆恩寄寓读书所在。他也自署对联于门上:“山川寄迹原非我,天地为庐亦借人。”所以称“借借室”。金山寺因在水中,以水为“墙”,所以最幽静,少尘嚣,颇宜于读书。明代还有翁正春、曹学性等人先后在这里“投斋借室”,以后翁正春中了状元,曹学性成了进士,皆累官至礼部尚书。有趣的是曹学性还另在寺前两株古榕的枝丫上建屋,称“天坪禅楼”,仿古人巢居的意境。他有《小金山天坪禅楼落成》诗写:“流水襄陵势,巢居或此年。更无云着地,况是日中天。 倏忽枝生时,吟哦叶耸肩。禅机谁问答?铃语坠风烟。”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张经官七省经略,奉命北上抗候,也是在金山寺里慷慨饯行的。他即兴成诗告别乡老日:“鳖背 雄山控急湍,浮踪何处更奇观?云峰南去金陵近,潮水东流玉柱寒。楼阁几层摩日月,江湖千古集衣冠。凭高北望群星拱,永祝兴国万代安。”
古代到金山寺有桥可通,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被水所毁,此后来往则用小舟引渡,所以清代的《榕城考古略》云:“旧有桥,以通往来,后拆,今易以渡。”1982年重修金山寺的时候,曾有架桥之议,但终被否定,以为以舟引渡,更有一番"江风帆影''的诗情画意。倒是在金山寺之北不远处,建了一条横跨洪塘大江的“洪塘大桥”,长1849米,像一条彩虹,给金山寺增加了许多的情趣和魅力。
于山风景区
于山历史悠久,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,是镶嵌在榕城市中心一块璀璨的明珠。多年,由于种种原因疏于管理,山上违章搭盖日益增多,而绿地面积逐年减少,美丽的风景遭到破坏,市民对此深感惋惜。1998年中共福州市委、市政府顺应民意,投资l000万元对于山实施“显山露水”工程,至此,于山被定位为风景区,在“三山”中率先开始“还出于民”的整治工程。
1998年10月7市园林局即着手对于山实施“还山于民”的一期整治工程,拆除各种无观赏价值或违章建筑物4加0多平方米,使原来层层包围的古建筑露出了“庐山”真面目;拓宽环山干道和登山